华中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分析,华中电网用电量近期大幅攀升,主要受华中地区经济复苏、用电需求强劲等因素影响,而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,用电基数偏小,加上今年寒潮提前、取暖负荷上升较快等因素也起到了助推作用
总部位于墨尔本的Nufarm公司今日在向澳大利亚证交所提交的声明中称,它已通知中国最大的化工贸易商中国中化,准备将谈判延期,至12月23日为止。在10月15日至11月18日期间,后者会研究其财务报表。
中国中化已向Nufarm示意,仍有很大的收购兴趣。这已是中国的公司第二次试图收购Nufarm。该公司表示:对于中化提出的相对较少的问题,Nufarm董事会已经重新审视了公司的情况,并再次确认,这些问题不会影响到董事会对‘能确保获得其支持的合理价格的看法。9月达成的协议中所规定的这段排他性期间,将截止于12月3日。该公司表示,中化集团坚持每股13澳元的收购价格。
此前,中化集团拟出资28亿澳元收购Nufarm。Nufarm公司9月曾表示,与中化正在进行排他性磋商。借此机会,我谨向长期以来为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发展、增进中欧人民友谊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,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。
欧盟拥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,在工业、交通、建筑等领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节能环保政策,中方愿意学习和借鉴绿色经济、持续增长是本届峰会的主题,也是加强中欧合作的重要课题。第三,促进服务贸易和高技术产品贸易。我们一致认为,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,要以经贸合作为基础,以高新科技为引领,以绿色经济为重点,加强互信,着眼长远,互利共赢。
希望欧方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,为双方企业松绑,充分释放欧盟的产业优势。应充分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,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,承诺互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。
我们在努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,还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,扩大商品进口、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,加强同有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协调,推动国际经贸和金融体系改革,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努力。目前,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、第一大出口市场、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利用外资来源地。第四,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的合作。欧盟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强、融资渠道多、经营领域广,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领域具有竞争力。
这些既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成果,也是对全球发展绿色经济、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。借此机会,我谨向长期以来为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发展、增进中欧人民友谊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,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。绿色经济产业快速发展,2008年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9%,水电装机容量、核电在建规模、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,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四位。今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,也是我们在逆境中从容应对、攻坚克难、经受考验的一年。
中欧加强服务贸易和高技术产品贸易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。中国中小企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主,在科技研发、文化创意、工业设计与品牌创立等方面缺少技术支持。
截至今年9月,欧盟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3.1万个,实际投资665亿美元。中方愿意扩大中欧知识产权合作,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,维护包括欧盟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的合法权益。
为了缓解双边贸易不平衡的矛盾,已经派出多批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开展经贸活动,今后中方还将继续采取措施积极扩大自欧进口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,进一步加强中欧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双方经济发展,而且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、持久繁荣。中欧自2005年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以来举行的7次双边磋商很有成效,开展了一系列能源和环保合作项目,双方应就制度保障、资金安排、技术合作等问题进一步磋商,建立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,全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。中国严格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,积极开放市场,采取的外贸、金融等政策均符合世贸组织规则。实践证明:经贸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引擎,也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。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,并跃居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。
目前,双方已成立高技术贸易工作组,希望尽快启动相关工作,制定发展和促进双边服务贸易和高技术贸易的原则和方法,确定优先领域,推动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。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持续增长——在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上的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(2009年11月30日,南京)尊敬的赖因费尔特首相,尊敬的巴罗佐主席,女士们、先生们、朋友们:我很高兴出席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。
双方中小企业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。今年前10个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.3%,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.1%,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.7%。
第二,进一步开放市场,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。前几天,中国政府刚刚宣布,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~45%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%左右,森林面积、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。
欧盟拥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,在工业、交通、建筑等领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节能环保政策,中方愿意学习和借鉴。女士们、先生们、朋友们: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中欧关系,将欧盟视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。前10个月,中欧贸易额2924亿美元,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.7%。从此,绿色文明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,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。
为此,我提出以下建议:第一,深化节能环保合作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。世界各国在此表达的意愿和作出的承诺,必将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。
女士们、先生们、朋友们: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,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加强中欧合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。中国自欧盟引进技术3.16万项,累计合同金额1250多亿美元。
《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》中有一句名言: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,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。今天上午,我与赖因费尔特首相和巴罗佐主席等领导人举行了会晤,共同商讨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。
欧盟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,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加强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协调和沟通,推动谈判早日达成全面、均衡的成果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,预计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,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.1%和2.7%。实现这些目标,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,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,采取更有力的行动,实施更有效的政策来履行我们的承诺。
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,中国政府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,全面落实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》,今年新增投资的14.6%用于结构调整、科技创新、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,推进了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和持续发展。双方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待中欧贸易的现状和前景。
中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,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是战略重点。回顾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,只有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,但全球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代价。
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成效,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2100万千瓦,关闭各类小煤矿1000多处。为了让人类的家园更美好,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《里约宣言》和《21世纪议程》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,签署了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和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。